为进一步探索AI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广泛应用,助推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建设,10月26—27日,浙江省环保产业协会联合浙江《环境污染与防治》杂志社举办了一场“生态环境领域AI训练及应用技术培训”。此次培训吸引了省内外科研院所、大专院校、第三方机构的高度关注。50多名业务骨干齐聚一堂,共同开启了为期两天的AI学习探索之旅。


培训班首节课程由生态环境部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、生态环境大数据创新应用研究示范基地负责人王健主讲。王健老师为学员们讲授了“生态环境领域大模型构建与应用探索实践”,系统梳理了人工智能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,并重点围绕生态环境领域AI大模型核心能力展开讲解。从提示词工程的精准运用,到检索增强生成的实际价值,再到智能体的自主感知与任务执行能力及模型微调的技术要点,他为学员们系统搭建起了AI技术的理论框架,让大家在短时间内快速掌握了AI技术的核心知识要点。
除此以外,他还结合全国各地生态环保AI应用实例,从技术路线选择、基础架构搭建等维度,详细解读智能问答、精准问数在环境管理中的落地应用,展示了第三方服务机构监管体系,快速判断检测结果有效性,让学员直观感受到AI赋能带来的效率提升。


27日下午的课程由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教授、副主任朱亮主讲。他的课程主要聚焦人工智能在环境工程领域的落地应用,系统讲解了AI技术与工业革命的关联、核心定义及发展历程,深入剖析其在环境监测预警、污水处理工艺优化、资源动态管理等场景的实践路径。针对技术落地中的关键环节,重点解读了强化学习、深度学习的原理与应用,结合水质预测、碳监测、极端污染事件分析等案例,让学员直观感受AI算法如何解决环境工程中的数据依赖、预测滞后等实际问题。
除了理论讲解,还有实操环节。朱亮教授从基础入手,指导学员完成Python解释器、Conda环境与包管理器的安装配置,以及虚拟环境创建方法,帮助学员规避项目依赖冲突,搭建规范的开发环境。课程聚焦污水处理厂实战场景,带领学员们完成从环境数据收集清洗、滑动窗口数据集处理,到模型构建、训练验证与结果评估的全流程操作。

培训结束后,大家纷纷表示,本次培训课程设置从AI核心理论、大模型全栈技术,到在环评、监测、执法、科研等具体场景的实践应用,为大家搭建了一座从认知到实践、从理论到实战的桥梁,不仅能提升大家的AI实战能力,更能激发创新思维。


